治水,非一日之功。在這項重大工程的背後,有“她們”為之付出的日日夜夜,有“她們”默默付出的辛勤汗水。你可能並不認識她們,但逐漸清澈的水環境,就是了解她們最好的名片。她們是一羣特殊的“美容師”,為水“美容”、讓水“年輕”。
與農村污水打交道的這三年
這是陳燕華參與“五水共治”工作的第三個年頭,在這三年與水為伴的日子中,有付出、有收穫、有辛苦、也有歡樂。
陳燕華:區住建局副調研員、區治水辦副主任
這是陳燕華參與“五水共治”工作的第三個年頭,在這三年與水為伴的日子中,有付出、有收穫、有辛苦、也有歡樂。
“五水共治,治污為先”,進入五水辦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打交道。一開始,她對與“污水”打交道還心懷畏懼,尤其是想到那些污水橫流、蚊蟲亂飛、臭氣熏天的場景,心裏總是有所牴觸。
但是隨着工作的不斷推進,她的觀念逐漸改變了。經歷了三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她見證了鄉村人居環境的改變:髒亂的排水溝消失了,池塘裏的水變清了,河裏的魚蝦變多了。尤其是在零直排試點工作的推進下,建好的淨水公園不僅能夠處理生活污水,更是成為了村民們茶餘飯後的休閒場所。
看着這些變化,並且收穫了村民們滿意的笑容和評價,陳燕華覺得之前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“隨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,我將把提升農民羣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加快改變鄉村發展面貌、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自己的工作使命,真正為自己家鄉的水環境治理做出貢獻!”陳燕華説。
一台電腦、一個手機與一雙球鞋
“喂,老鄭,居民反應護城河有個晴天排水口,我定位發你微信,你去處理一下。”路過王麗燕辦公室門口,最常見的情景就是她一邊接着電話對接工作,一邊在筆記本上忙碌地記載着,電腦窗口欄打開的也是一張張工作報表。她是城廂街道辦事處的五水共治工作聯絡員。作為在鄉鎮裏參與治水工作為數不多的女同志,她已在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了7年頭有餘。
王麗燕:城廂街道治水聯絡員,獲2019年度市“五水共治”信息先進個人
一雙黑色的球鞋時常躺在車子的後備箱裏,這是她的巡河專用鞋。多年來,她已經養成了某種習慣,一有空就到河道邊走一圈,發現問題便及時處理,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:“不去現場瞭解情況,我這心裏不踏實啊。”
“喂,城廂街道嗎,南門江有人捕魚請立即處理”。一旦深夜接到110聯動,她就得馬上起牀去安排落實。深夜加班、節假日巡河不停,在她身上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。她唯一感到比較遺憾的事情就是有點對不起家人,有時候為了工作減少了許多陪伴家人的時間。
踏實肯幹、熱情創新是她對待工作的嚴謹態度,也體現了城廂治水人的實幹精神,她做的事情雖不起眼,但卻一直堅守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為治水事業無私地奉獻着。
“您好,蕭水熱線,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?”
當蕭山用户用水出現問題時,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撥打96390。96390是供水公司和用户之間的樞紐, 作為供水服務的“龍頭”,“96390”無疑是蕭山供水服務百姓的“第一線”。
蕭水熱線96390的職工清一色都是女同志,她們最小的23歲,最大的48歲。她們24小時在崗,全年無休。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,春節還是中秋,只要用户撥打電話,都會聽到她們的聲音:您好,蕭水熱線,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?她們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,沒有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,她們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值守。
在新冠疫情發生後,她們舍小家顧大家,克服一切困難,堅持在崗,在疫情面前彰顯出女性對國家,對社會獨有的大愛。
2020年12月31日,極寒天氣,讓蕭山開啓了“速凍”模式,熱線話務量節節攀升,她們輪流接聽,應接盡接,平均每人每天接聽300餘個電話訴求,“金嗓子含片”成為每個熱線客服員的“小零食”。
她們或是誰的女兒,她們或是誰的媽媽,她們或是誰的妻子,但是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,那就是“供水熱線客服”。
相關新聞
蕭山網版權聲明
